电报(Telegram)在中国发展的重要事件?
3 个回答
Telegram:国外聊天软件,加密强,功能多(频道、机器人等),本身不发展中国,因为有微信、QQ等本地化产品。
纸飞机是 Telegram 的小图标,后来被国内用户用来指代 Telegram。它之所以火,主要是因为:
1. 用户觉得比“电报”好听,传播方便;
2. 暗示性要求,比如规避某些限制时,用“纸飞机”说话更保险;
3. 社区自发传播,加一些教程、工具网站的推动,逐步形成固定用语。
纸飞机和电报是同一个东西,在国内,大家用纸飞机来代指 Telegram,更多的是社交语言上的变通。纸飞机的称呼也体现了用户在某种特殊场景下对于工具的特殊认知方式。目前网上所有的纸飞机教程,其本质都是关于 Telegram 的使用和优化。这种称呼会一直存在,因为它很实用也很有趣。
Telegram在国内容易火起来,本质还是它强调隐私保护、去中心化。国内早期互联网比较封闭,大家想寻找一个自由的言论空间,Telegram恰好符合这种需求。
关于纸飞机图标与Telegram的故事,创始人Durov在设计之初,想用一种特别图标。最终选择「纸飞机」,这个符号直观且国际。
Telegram在国内的传播主要依靠口口相传,虽然服务器不在国内,但因为加密的特性,还是吸引了大量关心隐私的人士。之后衍生出的中文版、镜像站甚至周边文化,都与这一传播方式有关。
所以目前国内很多网站提供的纸飞机业务,其实都是基于这个概念进行本地化的尝试。简单来说,Telegram之所以火,是因为它解决了某些场景下的沟通需求,而纸飞机只是它的标签。
1. 因为中国有微信和QQ这样的社交软件,所以Telegram并没有在中国发展,因为微信和QQ已经足够强大和好用了,没人会特意去用Telegram。不过,因为Telegram的加密聊天和自由开放,吸引了一些特定人群,比如留学生或者跨境工作者。
2. 纸飞机火爆的原因是Telegram被墙之后,大家用纸飞机来作为Telegram的代称。这种“梗文化”让年轻人觉得有趣,所以传播起来。
3. 纸飞机和Telegram是同一款软件,纸飞机是Telegram的昵称。纸飞机是Telegram的图标,网友用“纸飞机”来称呼这款App,就如同“川普”是“推特”的昵称一样,两者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
4. 背后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因为用户想用不能用,所以创造出了“纸飞机”这个词,既便于传播又具有讽刺意味。这是互联网上很常见的一种现象。